楞伽经76:一切修学佛道的人,内心要无比感恩一切众生
楞伽经(二)29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b0733rtsy6c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慧律法师讲座
楞伽经(二)29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接下来,无始以来流注不断,流注不断,有二种,一、业力流注不断,二、妄念流注不断,业力所显现的假相,流注不断,妄念,流注不断,这指深层的,圣人所照见的,微细的流注生灭不断,所以什么叫做「流注不断」呢?就是微细的生灭很难断。因为它刹那生、刹那变异。所以,及异性现,刹那生,刹那有所变异之性,「现」就是显现,「及异」就是种种差异,用你听得懂的名词,就是前一秒跟后一秒,已经有差别了,有差异了,叫做「异」,「异」就是差别、差异,刹那生、刹那有别异之性,就显现出来,因为是流注,就像水流一样,微细的流注。是一切性离自性,一切法之性,本离于有无自性,说:唯心所现故,唯心所现,没有实体可得,是故一切性离自性。
整句贯串起来意思就是:一切法本来就离有性、无性,一切法空无自性,就是一切法体性本空,就是无生。因为一切法本离有、无自性。好好地观照一下,一切法刹那生、刹那灭。所以刹那相续,所以,空无自性。我们从无始以来,这种业力、妄动、妄心,唯心所现的妄念,就会一直流注不断。刹那生,刹那有种种的差别异之性,而显现出来。前一秒跟后一秒又不一样,一切法之性,本自离于自性,唯心所现故。是故一切法性离有性、也离于无性,一切法空无自性,空无自性,就是一切法无生。那么无生,你就不会着,说:你有那个人,当你有一切法无生的体证的时候,你有那个人,没有那个人。所以你恨那个人,我恨你一辈子,没有那个人,你恨什么。譬如说:有的人收集石头,爱了石头,成痴啊,像台湾有一些艺人,你很喜欢搜集这个石头,爱石成痴啊。有的人喜欢搜集那个泡茶的茶罐子,大的、小的搜集。诸位!如果他了悟一切法无生,那个茶罐子不是泥土捏造的吗?然后再经过窖洞烧啊!变成一只茶壶啊!他搜集那个茶壶已经到成痴了,大的茶壶、小的茶壶。说:师父,我看你客厅也有几只茶壶,那是人家送的啊,那跟我没关系,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咧!他要送,我有什么办法呢?这是人家送给我的,不是我故意去买那个的,这是人家送给我泡茶用的,我不贪着这个东西。
【注释】“离自性”:亦即(也就)是诸法空无自性。以一切法本离于有性、非性,就是无、无性,众生不是着有、就是着无,所以诸法,一切法故(本来就)无自性;无自性,即不得言彼法有生起,其实没有生起,譬如说:一个小朋友,他真的有生起吗?爸爸妈妈没有结婚前,这个小朋友,小Baby在哪里啊,没有啊,现在就算小Baby生了,空无自性啊!因为他也是空无自性,才能慢慢地长大,长高啊,因为空无自性,才有增、有减啊!相,总是这样讨论嘛!但是,它还是空无自性嘛!所以,说一切法有生,其实是妄,其实是妄啊,因为一切法,只是缘生,只是因缘所生的。整个地球就是这样子的,何况山河、大地,日月、星辰,太阳也是缘起法的。所以懂得科学物理的人,他就胸襟、胸量就会更广大、更宽广。所以说“离自性即是无生”。
“刹那相续、流注”:以一切法刹那不住,相似而相续,自无始来流注不断,故无自性。因为若有自性,则应恒常,诸位!「有自性」什么意思?「有自性」就是固守它、死守它,坚固不坏,叫做「若有自性」,那么一切法若有自性,则应恒常啊。今见不常,刹那生灭,所以知其无有自性。但是这个无有自性,万法才有美的一面啊,这棵树,如果有自性,这一棵树怎么慢慢成长啊,你浇水没有用啊,因为它有自性啊,慢慢成长,这个树怎么开花啊,怎么结果啊,你有水果吃吗?所以一切众生要了悟,一切法无有自性,因为无有自性,所以才能够转一切法入大涅槃、大般若,一切法有自性,你怎么转啊!所以,佛绝对不落入常见,也不落入这个断见,也不落入说:佛性,非常非无常,常,你怎么转呢?佛性,非常非无常,佛性常,你怎么转动呢?常,就有其自性啊,所以,知其无有自性。“及异性现”:且一切法生已,便有别异之性显现,亦即(也就是)刹那变异之义。若其性可于一刹那间便改变,足见其本无实自性可言。
【义贯】若一切法“离”于“自性”(无自性),“即是”一切法“无生”。为何说一切法“离自性”?以一切法“刹那”不住,相似“相续、流注”不断,故是无自性——若有自性,应恒常不变,不应刹那生灭。“及”一切法生已,刹那之间,便有别“异”之“性”显“现”,诸位,这个「一切法刹那之间,便有别异之性显现,」是什么意思?意思就是:妄念不断的意思,一直在变化。因此人觉得今天对的,明天自己觉得我不对,今天~十年前你所死守的那个角度,没得讨论,十年后又变成好像不是这么一回事儿,你今天你觉得成熟,很有能耐,再过十年后,你学佛学了一段日子,你觉得你很幼稚,十年前,你所执着的东西,十年后,你学佛的今天,你觉得,哎呀,以前那么做,为什么那么愚痴呢,你以前你可以为了一件小事,跟人家谩骂、对着干,十年后,觉得我十年前的生命毫无意义,为什么?人会成长的,智慧会成长的,理性会加强的,慢慢体悟到真理的时候,哇!佛法真是好。如是刹那变异其性,故知“一切”法之“性”本“离自性”,唯心所现。“是故”我说“一切性离自性”。
【云何无二?谓一切法如阴热、如长短、如黑白。大慧,一切法无二。非于涅槃彼生死,非于生死彼涅槃。异相因有性故,是名无二。如涅槃、生死,一切法亦如是。是故空、无生、无二、离自性相,应当修学。】
什么叫做万法空无自性?当下即空,所以,万法其实是不二,这个「不二」有一个共通性,就是万法有一个共通性,就是毕竟空寂,所以,万法是不二。这「不二」什么意思?就是诸法毕竟空的意思。「空」没有此空跟彼空的差别。所以为什么佛说,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。这句话在强调什么?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,就是诸法众相毕竟空寂。所以叫你用平等心来对待每一个众生、每一件事情,为什么要这样做?因为诸法本来就空。而空并没有来去、生灭、是非、得失、聚散、离合,统统不存在。而我们众生,对这个不存在的东西,就着于种种的知见,着于有、无、断、常,要不然,修行人着于凡夫见、二乘见、菩萨见、外道见,还有着于佛见。说:云何无二?就是于万法都契入毕竟空寂、无生,所以,万法不二。会引发你的烦恼的,因为你没有见到不二,诸法不二,所以,你有能所,你有能缘的妄心,有所缘的妄境,所以不了悟能缘的妄心,是毕竟空寂,所缘的妄境,也是毕竟空寂。不知道这一层道理,误认为诸法有实实在在的能缘心,有实实在在的所缘境。那么,简单讲,你的苦恼有得处理了,你的烦恼,没有体悟到万法本空,毕竟空寂的不二法门,你的烦恼断不了的。所以,研读经典,有助于你念佛的清净心,绝对有正面的帮助,有许多人要想念佛,却不听经、也不闻法,这个是很可怕的,因为烦恼来了,你没办法处理。
接下来,云何无二呢?谓一切法,怎么样?如阴热、如长短、如黑白。这个是指万法是互相显示出来的,阴,就是显热,「阴」当然就是凉啦,阴凉,有阴凉、便有热,这是对立的名相,其实是阴,空无自性,热,空无自性,如长显短,显出短,短显出高。所以你要考一百分的人,也不是感谢谁,要感谢那些没有考一百分的人,考一百分,是因为很多人都没有考一百分,所以显现你考一百分,是比较,显现出你很有能力。所以,一切修学佛道的人,应当感谢一切众生。所以,以有众生故,一切佛道而得成就,因为众生给你磨练,欸!给你度,或者是烦恼你、苦恼你、挑战你,以有众生故,一切菩提道才能够成就。所以,真正的大修行人,内心要无比感恩一切众生。如长而显短、显出短,如短才能显现出长,如黑显现白,白也显现出黑,因为有白才显现黑,有黑才显现白,这个两种对立的一个名相,相待而立,如果单独一个白,你怎么知道那是白啊,全世界没有黑的,你讲什么白呢。
大慧,一切法自性本空,一切法空无自性,所以一切法本来就是寂灭不二。「无二」就是寂灭,非于二乘人所执着的涅槃之外,实有凡夫的生死,「涅槃」当然是对二乘人所讲的,「生死」是对凡夫讲的,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说:并不是二乘人的涅槃之外实有凡夫的生死,这句话是这个意思。非于涅槃,「彼」是凡夫,非于二乘人涅槃之外,还实有一个生死,实有一个彼凡夫的生死。非于生死彼涅槃。也不是在凡夫生死之外,又有一个二乘人的涅槃。意思就是:生死是对涅槃讲的,涅槃是对生死讲的,着一个涅槃,也是生死法,两个名相是对立互显,但是两个名相,都是唯心所现的假名词儿。异相因有性故,「异」就是互异,「相」就是相待,因为互异同时相待,怎么样?原因,因为互异相待的原因,便有有性,这个「性」一定要加一个字,便有妄,虚妄的「妄」,妄性故,意思就是说:人类在能所不断的比较之下,便有长短、男女、黑白、阴热、能所,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,因此就有妄性产生。
所以,师父一直强调,生活不计较,不比较,一个修行人不计较,也不比较,比较,就有长短,计较就是黑白,这样的心,永远无法契入佛的心,有对立的、互显的心态,就没有办法显示绝对的佛性,纯真绝对的佛性,没有长短、没有黑白、没有阴、没有热,统统没有对立,没有生死、没有涅槃,那是绝对的真如。所以要摆开,彻底摆脱互异相待原因,要不然,你的妄性就一定会显露出来,所以,众生的妄心是没有办法断除的,为什么众生的妄心是没办法断除的,因为众生的心是互显的,互异相待,而产生种种的名词对立的,有男,故有女,如果你想象看,这全世界都是男人,那怎么会有存在,这些女人这个名词呢,全世界都是女人,怎么会有男人这个名词呢,所以这个互相对待,有天就有地,有阴就有阳,整个宇宙都是这样对立的。是名无二,万法,其实空无自性,本自不二。如涅槃、生死,一切法亦如是。是故空、无生、无二、离自性相,应当修学。
整段贯串起来说:什么叫做万法毕竟空寂的不二法门呢?谓一切法只是互异相待而显,例如,阴凉显热恼、如长显短、显示短,由短来显示长,如黑显白,白来显示黑,这样对立互显就是生灭,就是妄性。大慧,一切法,其实空无自性,毕竟空寂,本自涅槃,并不能于二乘人所执着的涅槃之外,实有凡夫的生死。也不是说:凡夫的生死之外,另外有二乘人的涅槃,生死,是对涅槃讲的,涅槃是对生死讲的,二者皆空无自性,圣者见到生死涅槃,本不二故。所以说,生死涅槃无距离,因为万法都是互异相待原因,便有妄相产生,是名万法其实空无自性,本不二。如涅槃显生死,生死显涅槃,一切法毕竟空寂不二,也如是,是故,万法本身就是毕竟空,一切法的体性本自不生,万法,其实毕竟平等,是不二的,万法,离有性、离无性,所以,一切法本自无生,应当修学,这样才能契入佛的究竟圆满的大觉自觉圣智之海。
【注释】“无二”:“二”,是二法,即(也就)是一切对待之法。然而真理绝待,一切对待皆是凡夫依妄识分别而生,有了妄识,你就有热恼,就有煎熬。诸位!不学佛的人生命是煎熬的,他任何事情都可以让他痛苦不堪,无所不执着。众生,什么是众生?就是给自己压力,什么是学佛?究竟解脱,他就是每一分、每一秒都是享受,享受这一份清净心,享受这一份真如的本性,享受这一份的自觉圣智,说:为什么要学佛呢?就是不想过煎熬的日子,想过,解脱、自在、不煎熬的日子。说:凡夫依妄识分别而生,故无二法相即(就是)一切法究竟之实相。说:「无二」就是诸法毕竟平等,为什么?诸法本来就是空,这是佛所发现的最上乘,最了不起、最圆顿的,就是,万法不二。那么,既然万法不二,就是唯是一心,唯是真如,一切众相无可执着,也无可分别啊,因为是不二嘛。
“一切法如阴热、如长短、如黑白”:一切法皆如阴与热,如长与短,如黑与白,皆相待而立,独立则不成,「独立」就是万法没有独立的实体性,万法都是众缘所和合的,故(所以)求其自性,了不可得。求其自性,了不可得,意思就是:万法都是空无自性。如长因短而立,则长无自性;若长有自性,则不须待短而立;今须有“短”才能见有“长”,故知长性不独立存在,长性既不独立存在,则“长”无自性。相同的,短是因长而立,则短无自性;长短之性既皆非本有,只是相待而生,所以说法实无二,其差别只见于相待。
“非于涅槃彼生死,非于生死彼涅槃”:非于涅槃之外实有生死法,非于生死之外实有涅槃。生死涅槃本来就无(没有)差异,因为唯是一心,唯心现量境界,只是二法相待而立名,其实无有二致。例如非于“长”之外实有“短”之性可得,亦非于“短”之外而实有“长”之性可得,若不立“长”,则不见有“短”之性;若不立“短”,亦(也)不见有“长”之性。如果诸位!你不了解,那看看这一支尺,你就知道了,这一支尺,这样几公分呢,这个十五公分,这一支尺,十五公分,这样三十公分,可是呢,如果你到英国去的话,它用英寸的,用英尺,他不用这个的,我们中国人说,我那一公斤、二公斤,一斤、二斤,到英国去,它用磅的,到欧洲去,到美国去,他就说:你的体重几磅的,没有人在讲你的体重几公斤的。所以那还是观念所立的,这个尺,是因为我们人订出来的,这样叫做一公分,这一支尺叫做十五公分,这样叫做三十公分,那么如果没有一公分的建立,这支尺多少呢?你怎么知道。所以如果逻辑推论很强的,一下就了解,喔~原来万法都是对立衬托而起来的,由短显长,由长显短,同样的,并非于生死之外,实有涅槃性可得;若不立生死之性,则不见有涅槃性;但顿不分别,则生死涅槃实一。
诸位「顿不分别」就是修行的关键,所以,用平等心对待每一个众生,不可以用分别心过日子,要是你用分别心过日子,你的苦恼就会很大,接二连三来的不幸就会造成,因为你用分别心。那么,但顿不分别心,则生死涅槃实一,若不立涅槃,则亦不见有生死之性。此二法之对立,但从自心妄想分别生。这句话的重点就是,万法从自心妄想分别而生。诸位!万法解脱从哪里,也从自心妄想当体即空而解脱。缚脱从心,无关余处,「缚」就是束缚,「脱」就是解脱,缚脱从心,束缚跟解脱是来自那颗心,无关余处,跟其他的地方没有关系。修行如果没有抓到重点,就会一直很累的,变成一种重复的动作,每天要拜多少拜的佛,烦恼断了没有?没有,每天要念多少佛?烦恼断了没有?没有,缚脱由心,无关余处。
“异相因有性故”:“异”,就是互异。“相”,就是相待。“因”,就是原因。“有性”,便有妄性显现。此言:生死涅槃本无二,然因凡夫逐生死,二乘趣涅槃,各由情见,故其所执取各异,互相对待,以此互异相待之因,便有妄性显现。如由“长”见“短”等,而长性不实,短性亦然。涅槃生死亦复如是,其性皆不实。是故《华严经》云(这么说):“有诤说生死,无诤说涅槃,生死与涅槃,二俱不可得。”有诤,诸位这个「诤」加一个言部,表示争论的意思,表示口业不清净,口业是连带着意业,因为心不清净,变成化作口,语言的争执。所以,尖酸刻薄是无福之人,这讲话,台湾讲的,讲话会尖酸刻薄的人,那个人是很没有福报的人,讲话尖酸刻薄的人,那个人是很没有福报的人,就是,讲话,我总是要损你几句,损你的尊严,不顾时间、空间,也不在乎对方的尊严、自尊心,讲话就是伤人,这个是非常伤自己的道德,非常损自己的清净的觉性。因此,有诤说生死,诤与道相违,六祖讲的,诤与道相违,真正一个修行人,不会在语言跟你争论的,他入于心性的真实的解脱法里面,有诤,那就表示你是还落入生死法,还是落入生死法,无诤的人说,这叫做涅槃。意思就是:当你有诤论,你就会落入生死法,当你无诤的时候,佛说,这个就是涅槃的境界,其实说生死、说涅槃,其实同一颗心。众生有妄,而说生死,众生无妄的时候,说那涅槃,着一个涅槃,又变成生死,生死与涅槃,二俱不可得。
【义贯】“云何”为一切法“无二”相?“谓一切法如阴”凉与炙“热、如长”与“短、如黑”与“白”,皆相待而立,独则不成,故(所以)求其独立之自性,了不可得。我现在举个例子,有一个黑道的大哥,二十几岁,哇!动刀、动枪的,黑道的大哥,哇!他去刺青,背后去刺一只老虎,很大只的老虎,很凶猛、威猛的老虎,他常常去泡温泉,常常展示他哪一只老虎,因为刺得非常漂亮,衣服脱起来,后面一只老虎很威猛。年岁也渐渐大了,渐渐大了,慢慢大了,然后经过了二十年,有一点年岁了,三十年了,从那个年轻人二十岁,到了五、六十岁了,老人了,有一次,他也去洗澡,泡汤,一脱起来,因为以前,身体很坚硬、结实、很胖,因为年纪大了,慢慢、慢慢缩小,一脱起来,变猫,变成像小猫一样,缩到变小了,你看看,刺青,那个老虎就会变猫,因为刺了很大的一只老虎,结果年岁太大了,一直萎缩...一直萎缩,变成像猫,人家问说:欸!那个黑道大哥,后面有一只老虎,你看到吗?他说:没有啊,我看到的是一只猫啊,那不会吧,他明明刺一只老虎啊,说:大哥,大哥,你脱起来,我看一下,一掀开来,果然是一只猫,因为缩小了,一直萎缩...一直萎缩,萎缩了,连老虎都会变成猫啦!所以,这个世间五常法啊,所以变来变去的,是不是啊,因为没有独立的自性,了不可得。
“大慧,一切法”以相待之幻则现有二,而其究竟本“无二”。是故,并“非”离“于涅槃”相待之外,“彼”凡夫之人有“生死”;亦“非”离“于生死”相待之外,“彼”二乘之人得“涅槃”。是故生死涅槃本无二,然而凡夫逐生死,二乘趣涅槃,其所执各异,互成对待,以此互“异相”待之“因”,便“有”妄“性”显现,「妄性」怎么来的,答案,从分别心而来的,我们为什么会过虚妄不实在的生命,就是从分别心而来的,不了解万法本空的道理,没有那个相,硬是要执着。“故”生死与涅槃实无二。“是名”一切法“无二”之真相。正“如涅槃”与“生死”相待而成。其他“一切法亦”是“如是”相待而立,而现若有性、有相;若不相待,则不见一法而有自性、自相。(然一切法本自无待,因为一切法体性本来就空,其相待者,「相待」就是我们今天的名词,叫做「比较」,那么会互做比较,众生自心妄想、攀缘而生,因而强拉二物以为对待。)“是故”于一切法“空”、一切法本自“无生”、体性不可得,一切法本自空寂平等“无二”、的法门、一切法离有性无性“离自性相”一切法本自无生(无自性相)之奥义,是深奥的理,汝等“应当”勤“修学”。
诸位!如果我们体证了涅槃的妙性、不二的法门,那么你所过的日子,每一分、每一秒都是奇迹,都是般若,时时刻刻,都是般若,秒秒都证得无生,你也很有勇敢去度众生,虽度无量无边众生,实无众生可度,做什么都行,诸位!没有智慧的人,做什么都不行,做这个,烦恼这个,做那个,烦恼那个,有智慧,做什么都行,做什么都会成功。
【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我常说空法,远离于断常,生死如幻梦,而彼业不坏。虚空及涅槃,灭二亦如是。愚夫作妄想。诸圣离有无。】
我常说就是我常常说的,这个中道的妙空之法门,佛教讲中道,「中道」就是不着有、不着空,叫做「中道」,不着有、不着无,叫做「中道」,我常说的这些中道的妙空之法,是因为为了要让众生远离于断见、还是常见,这种恶知见,生死加一个「本」,本如幻梦,加一个「本」,生死本来如幻、如梦。人生就像一出戏,从呱呱落地,你便在这个世界的舞台扮演着某一个演员,你就好好地把它演,尽你的能力,把它演像一点的,看你演什么角色。说:生死本如幻梦,本如幻梦啊,而于彼业不坏。「业」就是果报,业的后面补一个「果」,就更清楚了,而于彼业果,坏的后面补一个「失」,而于彼业果不坏失,这样就看得懂,而于彼业果,业所显现的「果」报不坏「失」,就是在八识田中的业果不会消失,所以,要受果报的,所以,它不会断灭。接下来,这三种无为,说:虚空是指无为法、还有涅槃等等,择灭无为、还有真如的无为,般涅槃的无为,虚空无为以及涅槃这三种无为法,就像生死法一样,本身离于有跟无,断、常之见的,意思就是:关于虚空无为,择灭无为、非择灭无为,我们称为般涅槃或者是真如无为的,这三种无为法,也是灭掉二种互异相待之见的,灭二,就是对立见,灭二见之法也是,「二」就是二种知见,有无、断常、黑白、长短、男女、天地、阴阳都是这样,要放下那个比较法的生灭的观念的妄动,灭二见之法亦如是。愚夫作妄想。愚夫在一切法显现的时候,都是做有或者是无的妄想,愚夫作妄想,就是愚夫在一切法皆作有妄想、还有无的妄想,如果更进一步就是愚夫于一切法作有、无妄想,有,会产生妄想,无,还是会产生妄想。诸圣离有无。诸圣就是一切圣人用圣智,圣人的智慧来照见,是离开有和无的种种妄想的,「离有无」就是离种种的妄想。
【注释】“生死如幻梦,而彼业不坏”:“生死如幻梦”,即(就)是空义,因空,所以不常。虽然空、不常,然业果亦(也)不坏失,此即(就是)不断义。“虚空及涅槃”:即(也就是)虚空无为、择灭无为,与非择灭无为,三无为法。谓此三无为法亦如有为之生死一样,远离于断常。注意听:只要是比较出来的无为法,那不是真正的真如无为,要妙性天然,譬如说:你讲无为法是从有为法比较的,语言上,它就会有比较,如果是真如心境,它就没有比较,体证真如无为,唯证相应,所以你讲,世间人讲,讲经说法,讲无为法,他还不是很了解无为法,真正的无为,是不可说的,他讲无为,是为了讲显现有为,讲有为法,是为了显现无为,二种都是空无自性,真正的无为,就在「真如自性不可说」,也离有为,也离无为,是真正的、真正的无为法。
“灭二亦如是”:“二”指断常等一切二见。此谓:而佛所说的空、无生、无二、离自性相等,也是一样为了息灭凡夫妄想执著的一切二见,令入中道正见。在这里,就是告诉,三藏十二部经典之作用,功能在做什么,在做这个,息灭凡夫妄想执着的一切二见,为什么要研读三藏,就是要灭掉妄想、颠倒、执着,令入中道正见,在这里,再补一句「中道无相」,「中道」不能讲它有一个东西叫做「中道」,离两边,名为「中道」,也无中道可得,如果着一个中道,即落两边,所以,离二边称为「中道」。诸位!把笔放下来,这个很简单的,今天这一条马路,你靠右边,车子在开的时候,靠右边,不对,车子在开的时候,他说:你自己靠左边,也不对,如果有人告诉我们说,这条路只是小小的,你要开中间,开车的人说,我要开中间,知道离二边,叫做中间,离两边,叫中间,好,这是用有二边来衬托中间。诸位!你问太空人,美国的NASA太空总署那个太空人,当太空船一飞上去的时候,你看,哪边是左边,哪边是右边,哪边是中间,你观想一下,你坐太空船飞上去的时候,你看,哪里有边,没有边啊,左边,左边没有,右边,右边也没有,中间,中间也没有啊,左边也没有,右边也没有,中间也没有啊,这个就是诸法等如虚空,并没有中道可言,不着,离一切相,叫做「中道」,要如实地体会、体悟,所以,不要着一个中道,着一个中道,又是落入边,令入中道正见,说中道,亦无中道可言。
【义贯】“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我常说”中道妙“空”之“法”,为令众生“远离于断常”等恶见,有无俱遣。“生死”本“如幻、梦”,故不常;“而彼”生死之“业”果存于八识田中,却“不坏”失,故亦不断,是故世间本离断常。至于“虚空”无为、“及涅槃”等三无为法,亦如有为之生死一样,本离于有无断常。有为、无为如是,离于断常,佛所说的空、无生、无二,离自性相等能“灭二”见之法诸位,为什么灭二见之法,「二见」就是生灭的起因,就是生死的关键,一切众生因为生活在比较的二见,有无、断常、来去、生灭、增减,这个化作生灭的妄想,统统没有办法灭这个二见之法,“亦如是”,所以应当离,离自性相等,能灭二见之法亦如是。离于有无断常。然而“愚夫”于彼一切法皆“作妄想”分别,故见有无,“诸圣”以圣智照见,则“离”于“有无”诸想,忘言离念。所以,要离于有、无诸想。
【尔时世尊复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:大慧,空、无生、无二、离自性相,普入诸佛一切修多罗,凡所有经,悉说此义。诸修多罗,悉随众生希望心故,为分别说,显示其义,而非真实在于言说。如鹿渴想,诳惑群鹿,鹿于彼相,计著水性,而彼无水。如是一切修多罗所说诸法,为令愚夫发欢喜故,非实圣智在于言说,是故当依于义,莫著言说。】
这一段是说明圣智是离言说的,离言说相的,说:尔时世尊复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这么说,说:大慧,一切法毕竟空、一切法求其体性不可得的无生、还有一切平等不二的生死涅槃,本自空寂的不二法门,一切离有、无的自性相,这个普入诸佛,这还不是一尊佛喔,诸佛一切修多罗,一切诸佛所讲的经典,统统在讲这一些,凡所有经典,悉说此义。都在说空、无生、无二、离自性相,所以有的顿根的人,顿悟的「顿」,这个太利了,一下子就超越百千万劫的生死,顿根的,顿悟的「顿」,不是那种很愚痴那种「钝」,利根的人,一切法既然~一切经典都是讲诸法毕竟空、诸法无生,诸法无二、离于自性相,那么,我就彻底地离相,那么,你就懂得佛法了,见相不着,你就是懂得佛法,众生有很多种,那你就抱一个宽恕跟同情,因为他是凡夫啊。有时候,你至亲的人,你也没办法救他,你要说他两句,你自己的兄弟姊妹,他信仰的角度不一样,你还说他两句,那以后,姊妹闹翻了,或者兄弟俩,因为这个知见的观念,兄弟俩会闹翻的,你要度众生,有时候连自己的兄弟姊妹还最难度的,因为他从小就在一起啰,你讲话也没什么份量,你就是我妹妹,我为什么要听你的,你就是我弟弟啊,你从以前那么小,我就看你长到大的,现在你变成大法师,你还是我弟弟啊,这就很难说的,没办法,这个就是很难去~至亲的人,就是没办法,很难去度,非常困难。
普入一切诸佛修多罗,凡所有经,悉说此义,诸修多罗,悉随众生希望心故,为分别说,显示其义,而非真实在于言说。「真实」就是真实的义理,佛的真实的解脱的义理,并不在于言说,而在它的义理。众生就像鹿渴想,众生渴望有法,就像鹿渴想,诳惑群鹿,鹿于彼相,「彼」就是阳焰之相,怎么样?妄想计著为水性,计着水性就是把那个阳焰,春初的时候,阳光一照射啊,种种的沙尘、阳焰,看了,哇!海市蜃楼,以为是有水,这个鹿往前奔,结果发现没有水,妄计计着为水性,而彼阳焰中,实在是没有水性,没有水可以喝。所以,佛在这里就说,如是一切经典所说的诸法,也是这样子,只是为了启发令凡夫发欢喜心,慢慢地理解佛的义理,体证佛的心性,不是叫你在语言、文字上一直…一直执着、一直执着,好像把佛法变成一个学者,把佛法当作学术来研究,所以,这一般很可怕的,把佛法当作学术来研究,有可讨论,有一种讨论…一直讨论…
所以,在座诸位!这有一个重点就是说,譬如说:你这里有很多的老师,或者很多的学生,大家围起来讨论、讨论,在这里没有一个是见性的,你如何去突破这个关卡,一百个人都是无明,都没开悟,也没见性,我请问,你如何来讨论它?那个是超越语言的东西,不是学术的东西,无关于学历,大悟见性,无关于学历,你怎么讨论它呢?把佛法拿来讨论,当然可以厘清一些观念,也不是说不好,但是对于实证、究竟实证的,那你讨论不出来的。所以,非实圣智在于言说,那只是因为一切佛所说的修多罗,所说的法,为令愚夫发欢喜,并不是实有圣智的义理,在于言说。是故当依于义,契会本心,莫著言说,所以应当契会本心,莫着言说,如果你着于言说,又产生分别心,随语又生解,执教又起见,执见就着法。莫着言说什么意思?你着言说,又生分别心。所以,生种种的解,执教就起见,执见就会着法。因此,如果你想要做一个佛陀的真实的弟子,不可于言论上争执,不可于言说,不可于把真实的证量境界,拿来一直讨论,讨论佛法,可以厘清一些观念,可是那个观念不是佛的实智,但是凡夫也只有这样,慢慢、慢慢...一步一步契入,尤其避免网路上的争论,众生说什么,有看到,当作没看到,众生讲什么,有听到,当作没听到,因为眼见一切语言、文字,语言、文字本是虚幻,虚幻不着就见性,不随音声而动念、妄念,耳朵就怎么样?证得耳朵的闻性,不生不灭的闻性。所以,一切众生当用见性修行,当用闻性修行,鼻性、舌性、觉性、触性的修行,就是用不生不灭的那一颗心修行。如果着言说,又生分别,所以生解,执教起见,执见就会着法。剩下一点点,我们把它讲完。
【注释】“凡所有经,悉说此义”:佛说一切法,为度一切心。以众生迷本逐末,执法实有,故(所以)佛言法空;由众生执法有生,故佛示一切法无生;诸位!「法空」就是修行人很难、很难突破的。例如说:我今天过午不食,然后,沾沾自喜就说:你看,我持午,别人没有,然后,我日中一食,别人没有,日中一食,本来是要打破那个五蕴身的,你着一个有日中一食这个法,你完了,所以,你睡眠睡得很少,然后看到,睡眠稍微长一点的呢,就瞧不起他、轻视他,你又着一个睡眠法,你睡眠少,又着一个睡眠法,这个很难去断除的。简单讲,一切修行人、出家,很难离开那个法的我慢心。譬如说:你修行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,出家、或者是在家居士,你学佛了三十年,你对初学佛法的人,讲的一些稍微语言不符合你的,你会生大我慢,你会倚老卖老,你什么东东啊,我是何等动物啊,我学佛三十年了,你敢教训我、训我,我吃的盐巴,都比你吃饭多,我走过的桥,都比你走过的路长啊,你看,那个我慢心,就一直出来…一直出来,那个就是着于法的知见,我最行,着于法的知见,我最有修行,着于法的知见,我最能吃苦,着于法的知见。
那个修行人,要离开法是我慢、见,真的是很难,要不然,为什么那些修行人会争论不休,这个道场会跟这个道场争论不休,修净土的为什么会攻击其他的密的、或者修禅的,修禅的为什么会批评,这个就是没有达到圆觉的自性,自己走上佛教的边缘还不知道,什么叫做「走上佛教的边缘」?不够圆满啊,诸位!你的心圆满,你会攻击别人吗?你会看不起别人吗?你的心顿悟、契入佛心,会有分别心吗?没有啊,如果你进入无相、无念、无住,你会自己说,自己很行吗?也没有,为什么不好好地享受,这一份真如的涅槃妙性呢,何必去分别、去比较呢,所以,包括一切语言的刺激、分别,统统不可以,这是真正进入无言的境界,这个是一切修行人最难突破的,众生也是这样,我这个道场,我这个道场就是正法,你那个,你讲的,我全部否认,你讲的法一文不值,你拜的那个师父,怎么样...怎么样,还好啦,怎么样,果真有正法的人,不这样子的,是契入涅槃,一切法无言说,沉默,内心充满了智慧,清清楚楚就好。
所以,真正悟道的人,讲话,是柔软心产生的柔软语,他有柔软的腰,对人很有礼貌的,他有柔软语、柔软心、柔软的腰,为什么?佛的心就是这样子,佛陀有柔软的心,所以,悟道见性,你的心,即心就是佛,你的双手,就是佛的手,你的双眼,就是佛的大悲眼。所以说,为什么说悟道的人他加持力特别强,他的心就是佛的心,他加持力当然特别强啊,你念了那么久,也没见到任何效果,就妄想很多、烦恼很多,就搞不来啊,就是这样子。所以这个「法空」就是彻底打破一切修行人的傲慢,着法就是法不空。所以执着真理的人,真理就会变成他心中的魔鬼,就是这样子,一个人、修行人,执着自己心中拥有的真理,执着心中拥有真理的人,那个人心中的真理就会变成魔鬼,真理,让它存在,般若智慧,体会就好。由众生执法有生,所以,佛示一切法无生,以众生妄见生死涅槃二相,故(所以)佛言无二,总令离执无缚,返妄归真,自悟本体,不攀外物。是故诸佛所说之诸修多罗中,无非显示空、无生、无二、离自性相之法。佛所说的方便法,只是为什么,例如:渴鹿,饥渴的鹿想要喝水。
“如鹿渴想,诳惑群鹿”:佛设立的大藏经也是这样,如(就像)阳焰,由于鹿渴想,而能诳惑群鹿。自心若不渴,阳焰不能诳。自心如果证悟,那三藏十二部经典它就是一堆纸而已,依法契入本心,是真修行人,不契入本心,是学术的人,就是讨论、讨论,诸位!这个跟了生死是两码事情,世间的学者研究佛法,诸位!佛法拿来研究的呀,佛法拿来体悟的呀,佛法不是说说而已啊,佛法是契入啊!“鹿于彼相,计著水性,而彼无水”:鹿于彼阳焰相,妄想计著为水性,而彼阳焰中,实无水。意思就是:在语言、文字里面,你是找不到实相的,真正实相,要契入本心,所以,依义不依语,依智不依识,依了义,不依不了义,依法不依人,这个四依止里面就讲得很清楚了,依义不依语,依佛陀所讲的义理,绝对不能着于佛陀所讲的言说,言说,是生灭的,义理,是不生不灭的。
【义贯】“尔时世尊复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:大慧”,一切法“空、无生、无二、离自性相”之法门,系“普”遍“入”于“诸佛”所说之“一切修多罗”中;“凡所有”佛所说“经典,悉”在阐“说此”等法门之“义。诸修多罗,悉”是“随”顺“众生”之“希望心故”,意思就是:小乘人,我给他说小法,中乘人,我给他讲中乘法,大乘人,我给他讲大乘法,最上乘,我给他讲最上乘法,最至极圆顿的,我给他讲圆顿的大法。而“为”为“分别”阐“说”,以“显示其”(空、无生、无二、离自性相等法门之)“义,而非真实”之义“在于”彼文字“言说”中。有“如”阳陷,纯因“鹿”自心生“渴想”,才能“诳惑群鹿”,而令群“鹿于彼”阳焰之“相”,妄想“计著”其为“水性”,然“而彼”阳焰中实在是“无水。意思就是:语言、文字本身是没有,是生灭的,如是”佛于“一切修多罗”当中“所说诸法”,皆“为”欲“令愚夫发欢喜”心,因此要好好地体悟佛所讲的义理,因而逐渐引入究竟实智“故”,并“非”真“实”之“圣智在于”彼文字“言说”之中。文字是人所创作出来的,是不真实的,“是故”修真实行者。“当依于义”,「义」就是真理,从心中去了悟真理,契会自心,所以,要了悟佛性,当契会自心,要契会自心,当改个性,改个性,才能契会佛性。“莫著言说”,随语生解。千万不要执着语言、或执着于文字,随语生解。
【诠论】此段总示圣智离言。别答之旨,至此,正好与总答之意遥相呼应。法体离言,修多罗本亦(也)无说;然而由于众生迷根深固,众生的迷惑根深蒂固,希圣多途,所以如来依其所病,广演言教,曲为显示。在佛经里面讲,佛讲的一切众生都有心病,都有无明病、烦恼病,见思、尘沙、无明,都是病,宇宙当中只有一个人没有病,就是释迦牟尼佛,佛陀的心,佛陀的心没有病,因为他没有无明,连最后的一品无明统统断尽了,唯佛无病。所以,佛在经典里面讲,一切众生,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病,因为无明没有断尽,简单讲,世间没有一个心灵是绝对完全健康的人,所以,一切众生都需要佛法,我们除了这个身体生病以外,去看医生以外,我们这个心灵,应当好好地,彻底研读佛法、体会佛法,体证佛的义理。所以佛法是人类的最终极的解脱的宗教,可以用生命去付出的,而且是值得,是值得。
即其所示,亦皆本离言,而众生不了离言之旨,反执以为实法。正如渴鹿追逐阳焰,而生水想,不知阳焰本不是水。是故佛法但为随众生根性欲乐,令其发欢喜心,各随悟入,而其究竟圣趣,趣~就是趣向第一义谛圣智大空,「趣」就是趣向,而究竟圣智,趣向于第一义谛,实不在于言说。所以万法还是要体悟,所以,你去禅宗的禅堂,每天都参啊,你还不能开口呢,开口就打了,佛法还有什么让你开口的余地啊,凡所有言说,都是第二义谛,不是第一义谛,第一义谛,实无言说,第二义谛呢,就是言说、就是语言、就是文字、就是方便,所以,凡所有言说,都是第二义谛,我们今天也是一样,虽然是说了第一义谛,第一义谛必须自己去体悟了,我们今天透过言说,那是第二义谛,那个不得已的啦!有所言说其实都在让你体悟第一义谛大空。所以如来切诫“当依于义,莫著言说。”「当依于义」,就是一个修行人要用心去体会佛陀的真理,而不能在嘴巴一直说...一直说...莫着言说。
在这里,哲学家讲了一句话,可以做为我们的圭臬,哲学家告诉我们,真正的成功者,是实践家,不是理想家,佛陀是实践家,他不是理想家,在靠一个理想过日子,每天都观想,我要怎么样?我种种的理想...而一步都不走,佛不是,佛最了不起,佛陀是实践家,又是教育家,佛陀不是理想家,靠理想过活的,就像画画一样,画画,画家,想象力要超过他的技术,是真的好画家,要不然,毕卡索他画的,你看得懂吗?毕卡索画的那个画,拿来文殊讲堂,我也不知道要吊哪里,又像头,又像脚,到底是什么,又像三角形、又像四方形,我是要挂在哪里,抽象画,喔,那个一幅画说要几亿喔,所以,佛陀他是实践家,是真正的实践的圣人,脚踏实地,实践的圣人,是真实的修行人,不靠言说,不靠理想,我做给你看,做就对,除了说法,佛陀就是持戒最清净的,我就是做给你看,所以,佛的一辈子统统是佛弟子的模范,我们的模范生,就是世尊,世尊,就是我们模范的老师,我们的本师,作为佛弟子是值得骄傲的,今日我们以佛陀为荣,来日,佛陀以我为荣,所以,我们要好好地修行,作为一个佛陀的真弟子,不要作为一个佛陀的败家子,那这样不好。
将此深心奉尘刹,是则名为报佛恩。诸位!父母的恩就难报了,佛恩就更难报了,父母的恩,是一辈子的养育喔,佛的恩是百千万劫,修行悟道的真理讲给你听,你的法身慧命全部启动于佛陀,佛的恩怎么报啊?所以,只有用舍头目脑髓,一切家当、一切生命、时间,值得你去投注的。所以,师父在比较幸运,我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,听到了佛法,我就知道,这一条路是我这一辈子,应当应该走的。像我们那个大学的同学啊,有的结婚了,生了三个儿子啊,有时候,见面的时候啊,他从国外回来,来到我的客厅,哇!不会吧,我看到他,还要想,你是谁啊,他说:我是某某人啊,哇!而发苍苍,而视茫茫,而齿牙动摇,他说:我国外打拼,才几年不见,完全变一个人,他看到我,他也很惊讶,哇!你好像冻龄,你的年龄好像冷冻,我说:我们的心就是佛的心,每天都是在道、在真理,哇!他看了,很赞叹,也很随喜,所以,你看,两个同学的,一样的大学毕业的,一见面,哇!他头发全部都白了,我不是说从相来论断,而是说:世间人啊,大家在学佛,一个人往左边走,一个往右边走,一个走结婚的路线,一个走出家的路线,几十年后见面,看,完全不一样,他说:他在国外,就有听到师父的名字,有在网路上也看到了,他说:唉呀,法师,你现在是世界级的了,我说:没有,没有,我们要学佛,谦卑,没有,没有,你过奖了,那是不小心把它弄出名的,不是我愿意的,也不是我刻意要出名的嘛,是不是啊,法要传,要传、传...刚好传到你那边,有缘嘛,他也很赞叹师父。
接下来,全经至此所谈所显理之究竟,尽萃于此。「萃」就是集中,也就是说:你如果讲到这个417页以前,你都完全能够体悟,体证佛的究竟的义理,那么,后面听起来就会很轻松,就是一切全经重点、菁华,所谈所显的究竟的义理,尽萃于此,「萃」就是集中。接着从第二卷初到第四卷讨论法身的章节,皆是辗转发明此章之义。
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卷一终
这第一卷的篇幅是最大的,篇幅是最大的,我们把它列为,第二套终,就是第二套讲到这个地方为止。那么,我们2013年4月6号、7号才开课,2013467,大家背起来,那么,农历年也到了,希望大家来随喜三千佛,那么今年的八月份、九月份,那些斋僧大会又来邀请了,那么这个斋僧大会来强力地邀请,强力,什么叫做强力地邀请呢,强力地邀请就是说,他们认为以前斋僧大会完,那些法师用餐过了以后,斋僧过了以后,都跑...跑了,剩下很少人,斋僧大会,办起来很可惜,花了那么多钱,非常地可惜,所以认为下午请师父去开示,结果我们讲堂很不错,我们讲堂好像去了十一辆游览车,对不对喔,去十一辆游览车,他们也很感动,你知道吗?我要出家以前,就发一个愿,一、我一定要精通三藏,二、我一定要悟明心性,三、我一定要粉身碎骨推广正法,当我下定这个决心以后,这三、四十年来,从来没有退失过,我是这样吃尽苦头来的,我只是要当一个小小的法师,都要有无比坚定的意志来成就我自己。
回向:请合掌!愿以此功德,消灾在座诸位法师、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,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,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,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,一齐念: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;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!好!下课!
(注:楞伽经二讲座学习至此,明天进入楞伽经三的视频学习。)
楞伽经47:休想从善知识这里得到你内心里面的自性,自性要自悟要自度
楞伽经 49:饮食跟睡眠是一种业力,也是一种习气;破除无明须先破除这个睡眠
楞伽经50:学佛最了不起的就是认识自己,把自己的内心的妄动看得很清楚
楞伽经51:执着是一种观念一种影子都没有意义,没有开悟的人生都在追逐影子
楞伽经52:什么都往好处去想,你八识田中落下去的种子就会是善的
楞伽经53:争论是你在跟自己的无明对话而已,赢输也只是个观念而已
楞伽经54:刻薄的语言是很损德行跟福报的,嘴尖舌利那个坏习惯就一定要改
楞伽经55:要离于群聚,离于习俗,离于睡眠,远离外道的经论、言说
楞伽经56:没有达到究竟解脱之前,要依靠念佛、持咒或诵经来薰习
楞伽经57:证量的解脱境界它只有结果没有如果,有如果的话就表示他没有开悟
楞伽经59:需知环境有多么的重要,遇染则显现染相,遇净缘则显现净相
楞伽经60:当你卡在观念碰到争执不休的时候一定要各退一步,把最困难的事情交给时间
楞伽经61:人是可以顿悟顿证的,问题是习气还在,因此断种子习气叫做修行
楞伽经62:由分裂的无明就知道大部分人都是多重人格,人的情绪常常变来变去
楞伽经64:如来并没有离开我们,尽虚空界法界尽是佛,其中只有一个小人就是我
楞伽经65:人活着就是一种记忆的影像,是一种生生灭灭观念的取代,人是死在观念里
楞伽经66:什么相都是你心所引起的,要重视你的动念,要动善的智慧的念
楞伽经67:根器真的不能勉强,每一个人生生世世所培养出来的根器不一样
楞伽经68:我们要做一个好的杀手,专杀内在的无明,专杀内在的烦恼
楞伽经70:你越贪爱,业就越重。这个爱是指执着,爱心是需要的
楞伽经71:见一切法无我,就什么都可以牺牲,到处都跟人家结善缘
楞伽经72:极端的饮食、生活会伤身体,极端的心也会伤到我们的清净自性
楞伽经73:我们缺少的就是定,如果你还起一念瞋心那就表示你白修行了
楞伽经74:修行的空观,观一切法空这个也是妄想,会掉进去生灭的法执